江西电线电缆实验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,苏晴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,眉头越皱越紧。作为通信工程师,她已经连续三天研究这批数据了,可信号干扰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。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她疲惫的脸上,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已经爬上了窗台。
“苏工,这是新到的屏蔽电缆样品。” 助手小陈抱着一箱电缆走进来,“厂家说采用了双层屏蔽结构,外层是铝箔屏蔽,内层是铜丝编织网。”
苏晴接过样品,指尖触到屏蔽层柔软的铝箔和细密的铜网。这让她想起七年前,在偏远山区做基站维护的日子。那时的她刚从大学毕业,跟着老师傅老张翻山越岭,检查那些架设在悬崖峭壁上的通信电缆。
那是个闷热的夏日,他们接到报修电话,说某个村落的信号突然中断。老张带着苏晴徒步走了三个小时,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了故障点。那是一段普通的电缆,因为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,绝缘层老化,电磁干扰导致信号衰减严重。
“小苏,你看。” 老张用工具剥开电缆外皮,“没有屏蔽层的电缆,*像没有盔甲的士兵,在大自然面前太脆弱了。” 江西电线电缆说着,他从背包里掏出一卷带着屏蔽层的备用电缆,“这种带屏蔽层的电缆,能把干扰信号挡在外面,*像给信号修了一道围墙。”
苏晴蹲在一旁,看着老张熟练地接驳电缆。阳光穿过树林洒在他的背上,汗水浸透了工作服。当新电缆接通的那一刻,手机信号格重新亮起,老张笑着说:“干我们这行,*是要给信号保驾护航。”
此刻,在实验室里,苏晴将新样品接入测试设备。示波器上的波形渐渐平稳,那些杂乱的干扰信号消失了。她长舒一口气,拨通了老张的电话。
“张师傅,双层屏蔽电缆解决问题了!” 她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。
电话那头传来老张爽朗的笑声:“我*知道,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。当年我们用的屏蔽电缆可没这么精细,不过道理是一样的。”
苏晴靠在椅背上,思绪飘远。这些年,从山区基站到城市通信网络,电缆的屏蔽层不断升级,从简单的金属网到多层复合结构,江西电线电缆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的心血。而这层屏蔽层,*像一座桥梁,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。
“苏工,数据稳定了!” 小陈的叫声打断了她的思绪。苏晴看着电脑屏幕上稳定的信号曲线,仿佛看到无数带着屏蔽层的电缆,在城市的地下、在高山之巅,默默守护着每一通电话、每一条信息,让相隔千里的人们能够进行无声却温暖的对话。